《第56号教室的奇迹》

11年前未命名
您和您的学生在哪个阶段(上)

——读《寻找第六阶段》

   摘录:信任的基础并非中期目标,也不是最终结果,它只是一个好的开端。这种事我们看得太多了:跟着一位好老师的学生表现突出,但某日,老师因病或开会不能来上课,改由其他老师代课,原本运作良好的教室,竟然变成闹哄哄的宠物之家。 可悲的是,我还遇到过以此为荣的老师,认为这凸显了他们的教学才华——别人控制不了的孩子,到他手上全都乖乖听话。 随感:艾斯奎斯的观点很清楚,真正优秀的班级,优秀的应该是这个班级的学生,而不只是那个班级的老师。如果这样思考了,我们就不会因为只有自己有本领踏进某个班级而感到光荣了。我们就会考虑到发展好每个学生,考虑到任何老师踏进那个班级,学生都是表现积极的。所以,艾斯奎斯说信任的基础只是一个开端。 那么,在信任的基础上,这创造奇迹的第56号教室的秘诀是什么呢?本篇艾斯奎斯就跟我们说了 “六个阶段”,他将这“六个阶段”教给学生,但不期望学生们立即应用在自身行为上。这“六个阶段”其实就是最有效最实用的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习惯教育的课程。所以,有一位老师在写这本著作的读后感的时候说,我们可以以“课程观”的眼光来阅读这本著作。 摘录: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 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大多数孩子就开始接受第一阶段的思考训练,一切行为几乎都以“不惹麻烦”为原则。 但是,这样教小孩对吗?第一阶段的思维是以恐惧为基础,而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 如果首要动机受到如此严重的错误引导,他们的一生将毫无所为,而我也绝对不会再犯灌输第一阶段的错误。 随感:其实想想我们自己,已经成人或者说已经而立、不惑、知天命的年纪的人,而且我们是教师,是知识分子,有多少人到现在为止完成任务的目的就是“不惹麻烦”。这根深蒂固的想法是哪里来的?或许就是我们童年时期在刚入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或者我们的父母灌输给我们的。而如果做事只是为了“不惹麻烦”,我们深入思考一下,这样的人、这样的教师,在工作或者说在事业上会有怎样的作为? 而我们很多教师或者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或者说在管理孩子的时候,我们就用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方法在教育着今天的孩子,许多孩子今后长大成人就会重蹈我们的覆辙。 所以,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这第一阶段,但一定要使孩子们摆脱第一阶段。 摘录: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 刚开始教书的那几年,我也为了“成效”而患了这种“奖赏症候群”。 家长在鼓励第二阶段思维时也要提高警觉。小孩做家务就给零用钱固然好,毕竟我们的资本主义就是这么运作的——用工作赚取报酬——但用礼物或金钱换取孩子良好的行为的做法就很危险了。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 随感:想起了公开课之前教师熟悉班级时对孩子们经常使用这样的手段使孩子们在公开课的时候表现良好,那就是奖给学生小礼物。著作中有这么一句话:“历史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上述一段话中也有类似的一句话:行为得宜是应该的。我在给家长作“父母之爱”讲座的时候也讲到过这个话题:物质或者金钱奖赏与马戏团驯兽员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孩子是有思维的聪明的个体,对孩子的认可或者精神上的奖励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成长。 所以,作者说:要是在家庭作业表上打个星星能让孩子们写作业,对许多人来说已经足够了。但我已经无法因此感到满足。我想,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相关文章

《简·爱》读书笔记

   故事从简·爱的童年生活开始,让读者初步了解她的反抗性格和捍卫独立人格的精神。她第一次对里德太太反抗“你以为我没有情感,以为我不需要一点抚爱或亲情就可以打发日子,可是我不能这么生活。”“我...

《我要做好孩子》

书名:《我要做好孩子》 印象深刻的地方: 金铃的体育也不是一样都不行,有几样还是可以的,比如“仰卧起坐”,虽然起得吃力了些,但咬咬牙勉强能过关。再比如“投掷”,那就不仅仅是能过关,简直可以算的...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朱光潜、丰子恺、茅盾、夏衍等学者曾将此书作为当时立...

《数学教师的语言》

   语言就仿佛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这座桥梁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教师的语言,是感化学生心灵不可取代的手段。教育的艺术,首先是灵犀相通的说话艺术。”教师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从其...

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道德经》。全书虽然只有短短五千多字,但却包涵着十分深刻的哲学思想,它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37章,下篇44章,共81章。上...

风到哪里去了

“明晃晃的大太阳照了一整天,现在,天渐渐玩了。天光从蓝色慢慢变成粉红色,然后,又变成了奇特的灰紫色,太阳渐渐西沉,掉进四合的晚霞中。小男孩眼巴巴地望着白天在他眼前消失。” 这是本书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