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11年前未命名
  《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道德经》。全书虽然只有短短五千多字,但却包涵着十分深刻的哲学思想,它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37章,下篇44章,共81章。上篇起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言宇宙本根,故称“道经”;下篇言处世,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开头,故称“德经”。    道,是世界的本源,自然无为、无形无名,俗称“大道无形”。德是得道之意,即认识和体验道、遵照道的自然法则为人处事。 道指客观自然规律,德是指顺应规律。   《道德经》全书并不是仅仅停留对“道德”的简单描述上,洋洋洒洒五千字,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老子探究了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国家的治理,人际交往等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和哲学命题。它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谈宇宙,谈人生,谈政治。    老子宇宙哲学的核心是“道”,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天下有始,以为其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老子认为道是万物之本,只有掌握了道,才能认识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道”派生出来的,同时道是非常玄妙的,“道可道,非常道”,它不可以用语言概念来描述,也不可以通过有形的事物来获得。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万物就是“道”通过有在无中的运动和作用产生了万物。因此,老子认为“无”是道的本源。   老子的哲学还涉及到“名”与“实”的问题——“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名和实是绝不能的划等号的,在现实中不仅名实不副的事时常发生,更有甚者还会有名无实,因此不要只重其名而忽其实。老子还认为天道有它的运行规律,人要顺应自然而为之,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要把自然之道作为人生活的准则。   人是万物之灵,但被私心欲望所限制,“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这是不符合“道”的。老子认为就要修道,因为人只有摒弃物欲的诱惑,而满足于恬淡的生活,人生就会少点坎坷。“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人只有没有私心欲望,才能观察到其小至微,进一步观察到其规律及目的,这样才能体验到“道”的奥妙,从而适应和符合客观的变化。有私心欲望,就不能守静,这样就不能体验到“道”的奥妙,即便体验到的,也是有限的,这样人就很难符合客观的变化,人生旅程就会出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所以修道就要修德,没有个人想法,事事顺客观,这就是“德”,“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人只有去掉了私心欲望,才能放弃个人想法,而能做到事事顺应客观自然。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就能够乐观自在地处事为人,而达到“无不为”。    对人生的感悟也是《道德经》中的一个主要的内容。处在一种你争我夺、世事难料、个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的社会背景下,对于个人如何立身处世,老子强调要“谦虚”、“不争”、“柔弱”、“知足”,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因此要把自己放在弱者的地位上,不与人相争,事事退让。    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以正治国,“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什么都不做,百姓就会自己去发展,这是比较理想的社会。同时统治民众要做到“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让国民思想空虚而能填饱肚子,淡化民众的理想而又能使身体强壮。总之,经常让民众保持既无知识又无欲望的状态,而让那些真正的聪明人又不敢不替国家效力,这样就能治理好国家。   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让人民过自由自在的生活,设想要人民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从而达到“相安无事”的自由状态。   在无为而治的思想下,老子主张建立一个小国寡民的社会,“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这虽是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欢乐图,但只是老子美丽的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道德经》所蕴含的思想是博大精深的,不是一次阅读就可以读懂的,它需要我们细细阅读、慢慢品味。

相关文章

《走出恐惧》

   我们的内在心理层面包含许多不同的空间,其中一个空间就是对明天没有概念、讨厌等待、不喜欢期望破灭的失落感。我们因此而发展出来的行为模式或许有些不同,但是这个空间内在深层次体验却是相似的,我...

读书笔记——近代国家的发展

  贾恩弗兰德·波齐(美):近代国家的发展——社会学导论   沈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作者简介 贾恩弗兰科·波齐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该书写作中采用了论述的方法...

《聊斋志异》

 《考城隍》    故事的玄机在于人死后去当城隍。全篇一个很意思的地方是这人说家有老母后,这个“帝王像者”让一个“长须吏”去查他的母亲的“阳算”,之后一句描写十分有趣:“共踌躇间,”好似这些掌管生死...

《渴望生活——梵高传》--(摘抄)

   他把脸贴近摆在梳妆台上的那只用布拉邦特草和橡树叶子编就的花环。这花环是弟弟提奥从松丹特附近荒原上采来,给他带到伦敦来的。他嗅着荷兰老家的乡土气息,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这是四...

《比神更快乐》

作者(美)尼尔·唐纳德·沃尔什|译者:谢明宪 一。生命和神是一体的。所有生命都是神圣的,当我们以神圣来对待所有生命,我们将会改变一切; 二。和你是谁保持连接。你不是你的身体,而是通往喜...

一将难求--四种人不适合当项目经理

项目管理和一般的管理相比又非常独特的一面,表面看,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相比显得面很窄,领域很专,项目经理的目标很单一,就是保质保量按时达成项目目标,远没有企业管理者那么多头多绪;但话又说回来,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