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读书笔记

12年前未命名
   故事从简·爱的童年生活开始,让读者初步了解她的反抗性格和捍卫独立人格的精神。她第一次对里德太太反抗“你以为我没有情感,以为我不需要一点抚爱或亲情就可以打发日子,可是我不能这么生活。”“我第一次尝到了复仇的滋味。犹如芬芳的美酒,喝下时热辣辣好受,但回味起来却又苦又涩,给人有中了毒的感觉。”后来简·爱被送到了寄宿学校,在那,她遇到了第一个好朋友海伦。她教导简学会忍耐,“要是你忘掉她对你的严厉,忘掉由此而引起的愤慨,你不就会更愉快吗?对我来说,生命似乎太短暂了,不应用来结仇和记恨。人生在世,谁都会有一身罪过,而且必定如此。”海伦的话是让简·爱平静的溪水。简·爱经历了8年单调刻板,枯燥乏味的生活之后她那渴望自由的天性复苏了。她渴望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里去体验和感受新的生活。于是她离开了劳渥德学校,应聘到桑非尔德做了一名家庭教师。随着第十章的结束,简·爱开始了去往桑菲尔德的新的生活。在桑德尔德,简·爱遇到了男主角罗切斯特,遇到了自己的爱情。    这是简·爱走出校园之后初次接触社会。由于她所处的家庭教师的地位因此她采取的是一种小心谨慎的防卫态度。这一部分是作品的主体部分,也是简·爱形象最为生动耀眼的一部分。简·爱一直希望得到“友好坦率”的感情,希望获得自由和平等的地位,而桑菲尔德的主人罗切斯特恰恰满足了她的愿望,于是简·爱对罗切斯特产生了感情。这对简·爱来说完全是一场惊心动魄、曲折复杂的感情经历。其中既有两个真心相爱的人小心翼翼地相互试探,也有许多外部因素的重重阻挠,但他们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     当简意识到自己爱上了那里的男主人罗切斯特。她很清楚横在他们之间的鸿沟。罗切斯特出身名门,十分富有,是英国上层社会的绅士,而她本身是个小孤女,出身卑微,不名一文,只是个地位与佣人差不多的家庭教师。她和罗切斯特虽然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地位悬殊,但在庄园里,她不以地位的卑微而拘谨,处处表现得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绝不献媚。简从开始与罗切斯特交谈,就采取平等姿态与他对话。尽管在交谈中,罗切斯特时常是易怒的,可是他的友好坦率使简愿意接近他,并觉得亲切。简是从平等自由为前提,去与他沟通。她认为女人不能只作为男人的附庸而存在,女人是一个独立自尊的主体。在与罗切斯特交往的过程中,简·爱表现出一种不平凡的独特气质,智慧又善良,丰富又大方,使罗切斯特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她,把她放在平等的地位上。简·爱和罗切斯特的爱情是一种建立在深厚感情基础上的心灵的契合。    简·爱是有强烈自尊心且总能保持冷静自持的女性。文中有一段简·爱强迫自己看清自己,有趣中带着点心酸。  “我说到做到,一二个小时便用蜡笔画成了自己的肖像。而用了近两周的工夫完成了一幅想象中的布兰奇•英格拉姆象牙微型画。这张脸看上去是够可爱的,同用蜡笔根据真人画成的头像相比,其对比之强烈已到了自制力所能承受的极限。我很得益于这一做法。它使我的脑袋和双手都不闲着,也使我希望在心里烙下的不可磨灭的新印象更强烈,更不可动摇。不久我有理由庆幸自己,在迫使我的情感服从有益的纪律方面有所长进。多亏了它,我才能够大大方方、平平静静地对付后来发生的事情,要是我毫无准备,那恐怕是连表面的镇静都是无法保持的。”   即便是在热恋中的简·爱也并没有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她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矜持的自尊,她是有自尊有智慧而且有自知之明的简·爱,不是男人的玩物。在嫁给罗切斯特之前,甚至是结婚后,她始终是自尊独立的简·爱,她不要那些一向用来讨好女人的珠宝绸缎,她不是玩偶,所以那些东西给了她烦恼屈辱的感觉。她坚持不做赛莉纳·瓦伦那一类的轻浮拜金的女人。在嫁给罗切斯特之前,她还要做自食其力的家庭教师。“你什么也不用给我,除了你的敬重,而且反过来我也用我的敬重来回报你,要能这样,这笔债就算两抵了。”她是多么地希望获得平等、获得尊重,她也一定要罗切斯特对她尊重,这比什么珠宝都重要。    简·爱非常的重视自我,她说:“我是自己的主人”。当一对恋人的结婚计划被粉碎时,罗彻斯特提议到法国去过同居生活,尽管这个方案对于热恋中的人来说具有无可争辩的诱惑力,但是她拒绝了----"我关心我自己。越孤独,越没有朋友,越没有人帮助,我越要自重。"因此她选择了逃离。   简·爱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当简·爱发觉她深深地爱上了主人后,在地位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她却敢于去爱,因为她坚信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一个家庭教师与一个上流人物,在这个等级深严的社会里,只有像简·爱这样敢于向社会及偏见大胆挑战,不畏遭受嘲笑或侮辱,不把权贵放在心上的人才能去坦坦荡荡地爱。当罗切斯特为了试探她而假意要娶某贵族小姐时,她愤怒地说:“你以为,因为我穷,低贱,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就如我们站在上帝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基于此,她表达爱情的方式才不是甜腻的赞美,温柔的絮语,更不是祈求,诱惑或勾引,归根结底,她追求的是两颗心的平等结合"你为什么和我讲这些?她和你与我有什么关系?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情感吗?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的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这是简·爱发内心的为精神平等观念的辩护。   简·爱感情炽烈,敢于追求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爱情。简·爱对罗彻斯特情感非常的追求非常的真诚和专一。她对罗彻斯特的爱情执着而强烈。当圣约翰向她提出求婚,要她作为他的助手一起去印度传教时,简·爱虽然认为"他是个好人",但还是拒绝了他的求婚。因为在简·爱看来,他爱的并不是自己,他更爱的是上帝。更重要的是,无论他对她如何,她心里爱的仍是罗彻斯特。因为牧师对他的爱是不完整的。可是在得知罗彻斯特还有疯了的合法妻子,她还是拒绝了他的爱,她不愿作人情妇,她要的还是一份真正意义的完整爱情。然而,当简·爱离开了罗彻斯特后,并没有在感情上抛弃他;相反,她的爱情像殉道一般,专一到打算为其作永远的牺牲,贫困时是这样,富有后仍是这样,更不会因为罗彻斯特身体上的残缺而弃之不顾。以下是罗彻斯特在庄园被烧毁,眼睛瞎了后,向简·爱求爱的一独白: “简,你肯嫁给我吗?” “肯的,先生。” “一个比你大20岁的瘸子,你得伺侯他的人。” “是的,先生。” “当真,简?” “完全当真,先生。” 从中可看到简·爱所追求的爱情不是物质财富,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洁爱情,不含半点虚假造作。    夏洛蒂笔下的简·爱长相平常,一无所有,她的服饰“还没有使女穿戴的一半那么漂亮”,她之所以光彩夺目,就因为她的不同寻常的气质,她的丰富的感情世界。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人的性格是由环境所造成的”,正是这没有家庭温暖没有亲人爱护,冰冷凄凉的社会环境才使简·爱从小形成孤独高傲反抗的性格。在对于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情中,从表面上看,卑微贫穷的简·爱虽然不是英格拉姆的对手,但她在精神上却绝对优势。因为在罗切斯特眼中,简·爱是世俗生活中“异类”,她的海鸟精神恰与他的风暴精神相匹敌。   简·爱使我明白对于一个人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自尊,自爱。她为女性树立了在爱情面前应有的姿态。一个心灵富有,精神独立的即便是平平淡淡的素描也比一幅色彩明艳却内心空虚,尖酸刻薄的油画要美了许多,要有意义得多,色彩也就成了次要的地位了。 

相关文章

《我要做好孩子》

书名:《我要做好孩子》 印象深刻的地方: 金铃的体育也不是一样都不行,有几样还是可以的,比如“仰卧起坐”,虽然起得吃力了些,但咬咬牙勉强能过关。再比如“投掷”,那就不仅仅是能过关,简直可以算的...

《吸引力法则》

P054思考七个人生领域的目标 1、 个人目标(你想做哪些事情,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拥有什么) 2、 关系(朋友、家庭、爱人、合作伙伴) 3、 健康和身体(健康、平衡、外表) 4...

丰田如何设计薪酬福利制度?

我为什么要那么准时的辛苦地工作? 在别人没有发现问题之前,我为什么要主动让别人知道? 我为什么要帮助别人? 所有这一切,如果公司能够对每个人所做的一切都能够准确的评价,而且每个人做了...

过把瘾就死-- 读书笔记

看完书了,似乎没有注意到男主角的名字。其实也无所谓了。   男主角跟女主角杜梅走到了一起,并结婚。通常我觉得两个人走到一块儿接下来的就应该是纯喜剧或者是纯悲剧的开端,但是这本书接下来的确实闹剧。...

《第56号教室的奇迹》

您和您的学生在哪个阶段(上) ——读《寻找第六阶段》    摘录:信任的基础并非中期目标,也不是最终结果,它只是一个好的开端。这种事我们看得太多了:跟着一位好老师的学生表现突出,但某日,...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朱光潜、丰子恺、茅盾、夏衍等学者曾将此书作为当时立...